积累多年,终于决定创业,虽胸怀大志,却一直难找到合适的合作者。某科技投资公司总经理范顺兵为此付出了近两年的“摸索代价”。
近日,记者在跟一些创业白领交流时发现,如何选择合作者层面,已然成为一个“创业瓶颈”:跟太重视眼前小利的人合作,觉得胸无大志,而跟层面太高的人合作,却容易陷入夸夸其谈,难做实事的局面。
四年前,范顺兵和几个朋友合伙的广告公司开业。这些朋友跟范顺兵年龄相仿,但都是头次创业。公司当时进行了分工,财务透明,每人按劳取酬。由于大家都刚起步,正处于多方面的积累期,况且资金并不宽裕,十分注重利益得失。而随着公司发展,团队急速扩张,很多利益问题渐渐难以平衡。作为牵头人,范顺兵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平衡人际关系。
“这些人太没发展眼光,只盯着眼前蝇头小利,这怎么做大事?要做大事,还是找那些层次高,素质高的人合作好了。”经过一年的“阵痛”,范顺兵决定转向投资业这一在他看来技术、资本、人才含量更高的行业。
经过一个多月的张罗,范顺兵找到四个合作伙伴,他们学历高、职位高,在各自行业都颇为资深。在他看来,这样的组合无疑是“黄金搭档”。
经过洽谈,由范顺兵与另一人在公司做日常“守点”,月薪仅千元,跟以往的收入没法比,可范顺兵认了:要做大事,吃点小亏算什么?
起初,众人每三天聚一次,商讨公司发展,再由范顺兵等去具体执行,后来,变成每周聚一次,再接着是半个月、一个月……即使见面,谈的都是国际形势,大政方针,听起来牛气十足,却欠缺解决实事的具体策略,很多客户成了清谈客,有业务的硬是谈成了没业务的。
公司不赚钱“空转”,可急坏了范顺兵。他这才明白,这个公司对其他人来说,只是用闲钱投资,而对他来说,则寄托着创业的希望和梦想,同时也是安身立命之处。他开始理解以前的合作者为何那么“斤斤计较”: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,实在的业务和实在的银子,才是发展的最好前提和底气啊!
. END .
版权声明:所推送文章及图片非商业用途,若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,谢谢!